本案風場位於距離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預告)邊界至少3公里遠,然而由於專案開發而增加的船隻流量以及水下施工例如打樁等仍將產生水下噪音,故本案已針對打樁所產生的水下噪音進行對中華白海豚影響的評估。從評估結果可知,對於在此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的中華白海豚來說,在採用相關減輕措施後其影響可降至輕微。

本專案採行了全球可行的最佳技術以降低在海上作業時的高噪音影響,包括:

  • 船舶應盡量避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區域,或以最短的路線低速越過該區域。
  • 本案將在每支基礎打樁過程中,結合使用在歐洲成功驗證的兩個降噪系統(NMS),包括雙層大氣泡幕(DBBC)和水聲阻尼器(HSD),以符合160 dB SEL的水下噪音限值。
  • 將採用漸進式打樁工法,從低力道的打樁慢慢漸進到全力道的打樁,緩打樁時段至少30分鐘,且一次只進行一座風機打樁,以減少影響範圍。
  • 打樁期間全程以水下麥克風監測,以控制距離打樁半徑750m處警戒區內的水下噪音聲曝值不會超過160dB re 1μPa2s。
  • 此外,將由訓練有素的觀察員在六艘船上進行高強度的海洋哺乳動物監測,並在打樁地點周圍安裝了多個水下麥克風,以檢測是否有海洋哺乳動物。當在打樁地點附近觀察到海洋哺乳動物時,將在施工安全許可條件下停止打樁,直到海洋哺乳動物離開該區域為止。
  • 為了減輕夜間施工噪音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日落前2小時後至日出前不得啟動新設風機打樁作業。

「雲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海域工程夜間施工及相關措施說明

「雲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後稱本計畫)係台灣第一座國產化之離岸風場,亦是目前亞太地區最大的單一風場,已規劃於雲林外海離岸約8至17公里海域設置共80座風力發電機組。本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定稿本)於107年6月21日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備查,開發行為於109年5月8日經經濟部核發施工許可證,本計畫工程行為均依相關核定內容據以辦理;完工後,預期可提供相當於雲林民生用電需求之潔淨能源。

本計畫海域工程於109年間,因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入秋之後海氣象條件不佳等因素影響,故整年度僅於11月19日完成第1支水下基礎施作,全案工程進度截至110年3月底止,共完成4支水下基礎。

依據環評承諾,為降低施工產生的影響,本計畫已規劃同一時間僅進行一處打樁施工作業。此外,雖然海域工程受到海氣象條件影響甚大,打樁作業開始施作的時間較難掌控(註1),本計畫仍承諾新設打樁作業將最晚在日落前2小時之前開始,惟考量水下基礎打樁作業具有必須連續施作至安全深度的特性,無法隨時在作業過程中停止(註2),以及根據不同打樁位置的地質條件,一般打樁作業時間約需連續進行6-12小時,特殊情況下甚至需連續進行24小時,故在後續76支水下基礎作業的過程中,不免有夜間施工的情形發生,此部分尚請各界朋友見諒。

目前本計畫海域打樁作業的仍持續規劃進行中,預期今(110)年進入春、夏季之後,海象條件會趨於穩定而較適合海域工程進行,並為了降低對民眾影響的頻率,水下基礎打樁作業將規劃約每4至5天才施作1支,並期望在這樣的規劃下,仍能儘速完成本計畫海域施工,以縮短造成影響的時間。

註1:水下基礎施工作業主要分為起吊、翻樁以及打樁等連續步驟。在實質進行打樁作業前,基樁須由運輸船起吊轉移,翻樁立於海床後並以安裝船之特殊夾具來固定,透過基樁自重沉陷進入海床達到預定深度後,方能開始進行打樁作業。亦因起吊、翻裝、自重下沉等作業的時間會受制於海象、氣象等因素而有所變化,連帶不易精確控制打樁作業的起迄時間。

註2:水下基礎施工作業自翻樁後基樁就無法再恢復至原載運之船隻上,因此,翻樁完成後須緊接著打樁作業,直到基樁達到安全深度為止。如果基樁未達預定深度而必須暫時立於海床上,則須依靠安裝船的特殊夾具來支撐基樁,然而此作法極具風險,倘遇風浪稍強則易產生人員、設備之損傷,甚至造成船隻翻覆情形。此外,每次水下基礎施工作業均需要在合適的氣象窗口中完成。倘若預測得知未來之海象、氣象條件將變差,則打樁作業必須持續進行並儘速完成,以避免打樁作業無法及時完成,而造成相關作業船隻無法離場躲避風浪,進而造成相關人員及設備之安全問題。

本計畫團隊除了在工程技術上已採用最先進的減輕對策以降低工程期間實質產生的影響外,為方便各界隨時掌握本計畫工程進度,已創建雲林離岸風場的官方Line帳號,觀迎掃描QR code加入,本計畫團隊將主動告知工程進度。此外,各界朋友若有任何意見需反應,除了可隨時利用雲林離岸風場line帳號提供寶貴意見外,於上班時間可致電02-23954886,或電郵至 info@owf-yunlin.tw,本計畫團隊將儘速進行回覆。

雲林離岸風場官方Line帳號
加入好友